当前位置:主页 > 生活经验 > 正文

沂蒙红嫂张淑珍故事

张淑贞是一个革命群众,她不顾个人安危救了一个革命战士当时战士昏迷不醒,她十分着急,可当时情况恶劣,战士又渴又饿,嘴唇干裂得厉害为了挽救这名战士,她不顾世俗,抛却羞涩,毅然挤出奶水,救活了这名战士。沂蒙红嫂张淑珍故事?更多详情请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!

沂蒙红嫂张淑珍故事(1)

沂蒙红嫂张淑珍故事(1)

张淑贞是一个革命群众,她不顾个人安危救了一个革命战士。当时战士昏迷不醒,她十分着急,可当时情况恶劣,战士又渴又饿,嘴唇干裂得厉害。为了挽救这名战士,她不顾世俗,抛却羞涩,毅然挤出奶水,救活了这名战士。她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。

沂蒙红嫂张淑珍故事(2)

沂蒙红嫂张淑珍故事(2)

抗日战争时期,张淑贞和婆婆王换于看到部队、机关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整天忙于工作,他们的子女以及一些烈士子女无人照料,就主动把这些孩子安排到自己家或是附近可靠农户家抚养,逐步发展成为战时托儿所。这些被哺育的孩子中,就有徐向前的女儿小何(乳名),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、女儿罗琳,陈沂、马楠夫妇的女儿陈小聪等。

抚养了一大批革命后代

自家四个孩子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

在那个年代,八路军常年打仗,很多孩子不能随军打仗,只能寄养在农民家中,还有些烈士的子女需要照顾,而王换于的战时托儿所就担负起了这个责任。

王换于共抚养了30多名革命后代还有8名烈士的遗孤。就这样王换于被这些孩子们称为妈妈,也就成了沂蒙母亲。照顾这么多孩子只靠她自己当然不行,其中做出巨大牺牲的就有张淑贞。

张淑贞那时候也刚出生了孩子,为了照顾托儿所的孩子,她让自己的孩子吃胡豆汤,将奶水给那些身体不好的孩子。抗战胜利了,托儿所的40多个孩子一个没有少,张淑贞自己的孩子有的却因营养不良照顾不周而夭折。

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,这为母亲太狠心,但是张淑贞不这么想,她自己的孩子夭折了还能再生,这些烈士的子女要是夭折,那可能就是断了香火。

张淑贞女儿:

“娘最惦记的首饰盒里,珍藏着三枚党徽。 ”

张淑贞临终前,让女儿于爱梅找来了她一直惦记着的一个首饰盒,在那首饰盒里是老人收藏的三枚熠熠生辉的党徽。

“很久以前母亲就很兴奋地跟我说过一次,说她有一枚党徽。看她喜欢党徽,我又送给她一枚,别人也送了一枚。”于爱梅说。

老人弥留之际,一直将她最喜欢的那枚党徽紧紧攥在手心,浅昏迷时反复念叨一句话:我是党员.....

誓言铮铮,党徽闪闪,张淑贞用一生诠释了爱党拥军的红嫂情怀。

村民:

她是我们的模范,是我们全村的骄傲,我们不舍得她走……

“她是我们的模范,是我们全村的骄傲,我们不舍得她走……”听闻张淑贞老人逝世,马牧池乡东辛庄村的村民惋惜不已。

村民眼中的张淑贞走过了坎坷又不平凡的一生:在抗战最艰苦的1940年到1943年,张淑贞担任2个村的妇救会长,负责13个村的抗日宣传和发展党员工作,先后发展了20多名党员。抗战期间,张淑贞全家还冒着生命危险,掩护和救治了抗日干部和百余名八路军伤病员。

猜你还喜欢的

Copyright © 2022 读周刊 All Rights Reserved
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请发邮件"duzhoukan@foxmail.com"进行处理,谢谢合作!
渝ICP备2021012918号-4|